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臺大歷史學系
 
 
 | 首頁 | English | 臺灣大學 |
臺大歷史系 臺大歷史系 臺大歷史系
 
   
  最新消息
  系所介紹
  系所成員
  修讀規定
  招生入學
  學生資訊
  活動紀實
  臺大歷史學報
最新消息 出版品
 
  文史叢刊
  史原
碩博士論文
  史繹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
  系訊電子報

 

 

 
項次 碩博士論文  
碩士論文 111~120 101~110 91~100 81~90 71~80 61~70
  60年以前          
博士論文 111~120 101~110 91~100 81~90 71~80 61~70
  60年以前          

碩士論文目錄81~90

畢業年 姓名 題名 指導教授
81 王鴻泰 〔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 李永熾
81 李錫全 南宋福建路的經濟活動 王德毅
81 劉馨珺 南宋荊湖南路的變亂之研究 王德毅
81 夏賢李 金代書法之蘇軾與米芾傳統 朱惠良
81 曾藍瑩 董其昌書法中米芾風格之研究 朱惠良
81 林春成 一九五二年「日華和平條約」之研究 曹永和
吳密察
81 李福鐘 改造一個共和國——中國大陸改革運動的展開 ( 1976-1984 陳永發
81 劉 康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1919-1949)——中國啟蒙運動與極權主義的辯證法 陳永發
81 柳智元 清初滿族薩滿教的演變及其文化性格 陳捷先
81 陳穗錚 先秦時期「中國」觀念的形成與發展 葉達雄
81 宋家復 章學誠的歷史構想與比較研究 錢新祖
82 甯慧如 北宋進士科考試內容之演變  王德毅
82 孫連成 古代中國席坐文化之考察(770 B.C.-A.D. 220)-以跪坐、跪拜禮為主線 阮芝生
82 林秀姿 一個都市發展策略的形成——19201940年的嘉義市街  夏鑄九
吳密察
82 馬以謹 魏晉南北朝的婦女緣坐 孫同勛
82 邱炫煜 中國海洋史專題研究——明帝國與南海諸蕃國篇 張奕善
82 陳秀淳 日據時期台灣山地水田作的展開 曹永和
82 林玉茹 清代台灣港口的空間結構 黃富三
82 鄭雅文 兩端之間的游疑與流轉——論溤夢龍世界的塑模 黃進興
82 張 雲 春秋時代的吳國 葉達雄
82 具聖姬 漢晉的塢壁 韓復智
82 許信昌 秦簡日書數術的探討  韓復智
82 陳宗乞 兩漢赦宥制度考察 韓復智
82 黃銘亮 先秦兩漢間夢的類型與意義——中國古代夢的迷思 韓復智
83 李明哲 宋初三朝政局之演進與學術變遷之關係 王德毅
83 柳書琴 戰爭與文壇——日據末期台灣的文學活動 吳密察
83 許佩賢 塑造殖民地少國民——日據時期台灣公學校教科書之分析 吳密察
83 陳秀芬 羅教的知識系譜與權力關係:一個知識史的詮釋 李永熾
83 金仕起 古代解釋生命危機的知識基礎 杜正勝
83 王仁祥 先秦兩漢的隱逸——從政治史與思想史角度考察 阮芝生
83 李卓穎 分類、疆界與身份︰《酉陽雜俎》與東漢到唐代目錄之研究  傅大為
83 黃朝進 清代竹塹地區的家族與地域社會——以鄭、林兩家為中心 黃富三
83 曾士榮 戰後台灣之文化重編與族群關係——兼以「臺灣大學」為討論例案(一九四五~五○) 黃富三
吳密察
84 王憲群 合步樓公司與中德關係 王曾才
84 陳姿芳 萊布尼茲的國家觀念 王曾才
84 王啟屏 北宋士人生活 王德毅
84 鄭天凱 政權交替下的地方社會:雲林事件(1896)的探討  吳密察
84 張旭宜 臺灣原住民出草慣習與總督府的理蕃政策 李永熾
84 鄭愛蘭 周代婦女的婚姻與生活 杜正勝
84 黃玫茵 唐代江西地區開發研究 高明士
84 寇強 明清山西、陝西兩省之經濟結構 陳捷先
84 蔡瑄瑾 裴松之家學傳承及六朝史學的演變 逯耀東
84 何文靜 明代的省思——馬基維里的政治思想 楊肅獻
84 李若庸 Thomas Wolosey的浮沉看英國史上新舊交替的特質 蔣孝瑀
84 黎幼蓮 東晉南朝的貴族、豪族與道教 鄭欽仁
85 陳元朋 兩宋的「尚醫士人」與「儒醫」:兼論其在金元的流變 王德毅
85 楊永彬 臺灣紳商與早期日本殖民政權的關係:1895年-1905 吳密察
85 林美香 教而後為人:論伊拉斯摩斯的教育觀 張秀蓉
楊肅献
85 李文良 日治時期臺灣林野整理事業之研究:以桃園大溪地區為中心 曹永和
吳密察
85 陳雯怡 從制度與理念的互動看宋代教育的演變 梁庚堯
85 簡杏如 宋代莆田方氏家族 梁庚堯
85 高 進 從制度面看清代的河防工程——以乾隆時期為範圍的探討 陳捷先
85 郭哲銘 汪輝祖之研究:以其吏治思想為中心 陳捷先
85 戴志清 春秋社會流動現象之研究——奔逃案例的研究分析 蒲慕州
85 林明燦 新竹地區的經濟開發與生態環境的變遷 劉翠溶
85 黃麗如 漢隋之間滎陽鄭氏研究 鄭欽仁
86 張維屏 紀昀與乾嘉學術 王汎森
86 李國生 戰爭與台灣人:殖民政府對台灣的軍事人力動員(1937~1945 吳密察
86 王俊中 政教間的合作與糾結:明末清初西藏格魯派掌權過程中的藏,蒙,滿洲關 係之研究 李永熾
86 詹緣端 先秦的君王與君王論 阮芝生
86 李厚壯 國共內戰在山東(1945-1948 胡平生
86 劉謦豪 民國初期的師範教育(1912-1928 胡平生
86 高郁雅 北方報紙輿論對北伐之反應——以天津<大公報>、北京<晨報>為代表的探討 胡平生
林能士
86 費絲言 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 徐 泓
86 林榮澤 天道普渡——一貫道的興起 徐 泓
86 張文昌 唐代禮典的編纂與傳承──以《大唐開元禮》為中心 高明士
86 孫慧敏 西學東漸:近代中國「學校」觀的變遷 陳永發
86 程嘉文 國共內戰中的東北戰場 陳永發
86 吳淑慈 清代臺灣的義渡——以永濟義渡為例 黃富三
86 林正慧 清代客家人之拓墾屏東平原與六堆客莊之演變 黃富三
86 楊彥彬 伏爾泰的自然神論與理想國  楊肅献
86 陳光達 想像的認知:中國古代對死亡的態度 蒲慕州
86 趙潤昌 戰國秦漢間重本抑末與農村財富的流失 韓復智
87 黃于珊 明清之際中國社會各階層反天主教之心態 王汎森
87 李家豪 沒落或再生:論元代四明地區的士人與家族 王德毅
87 陳遠超 日本近代初級普通教育在台灣的移植 吳密察
87 林欣宜 樟腦產業下的地方社會與國家——以南庄地區為例 吳密察
87 陳偉智 殖民主義、「蕃情」知識與人類學——日治初期台灣原住民研究的展開(1895 - 1900 吳密察
87 陳智為 內村鑑三與基督新教 李永熾
87 徐威雄 社稷與宗廟——古代中國的社會與國家 杜正勝
87 呂世浩 從五體末篇看《史記》的特質——以〈平準〉、〈三王〉、〈今上〉三篇為主 阮芝生
87 邱永春 儒術的衰微與儒家角色的轉變——先秦到兩漢的儒學發展 阮芝生
87 吳國安 中國基督徒對時代的回應(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六年)——以生命月刊和真理週刊為中心的探討 查時傑
87 李宜芬 中國中古道教傳記之研究 陳弱水
87 莊明興 中國中古的地藏信仰 陳弱水
87 張崑將 日本德川時代古學派王道政治論——以伊藤仁齋、荻生徂徠為中心 黃俊傑
87 張藝曦 講學與政治——明代中晚期講學性質的轉變及其意義 黃俊傑
李孝悌
87 曾品滄 汐止的產業變遷與紳商家族之發展(1754-1945 黃富三
87 廖振旺 布克哈特歷史思想中的人性論與藝術思考——以《世界史的省察》一書為例 楊肅献
87 姜志翰 中國星占對軍事的影響 韓復智
黃一農
88 王興安 殖民地統治與地方菁英——以新竹、苗栗為中心 吳密察
88 黃智偉 統治之道——清代臺灣的縱貫線 吳密察
88 吳靜怡 法國大革命的文化解釋:以一九七O年代以來法國史家的解釋為例 周樑楷
88 黃煜文 傅柯的思維取向:另類的歷史書寫 周樑楷
88 蔡爾健 佐藤信淵政治思想之研究——以其《混同祕策》為中心 (含附錄)  曹永和
88 三澤真美惠 日本時代台灣電影政策之研究  1895年-1942 曹永和
吳密察
88 方儷璇 宋代浙東沿海的士大夫社會——以明、台、溫三州為中心 梁庚堯
88 楊俊峰 南朝末年士人的處境及其北遷問題 陳弱水
88 蔡宗憲 北朝的祠祀信仰 陳弱水
88 陳中禹 從清乾隆朝岸裡社訟案看番漢糾紛的型態(1758-1792 黃富三
88 黃文斐 維柯<<新科學>>之中古性 楊肅献
88 賈本曜 托馬斯摩爾之烏托邦: 一個充滿內部結構衝突的理想社會 楊肅献
88 金富植 兩漢時期司隸地區的人口變動  韓復智
89 王慧芬 清代臺灣的番界政策 吳密察
89 周玉翎 臺灣南端尾閭恒春的族群與歷史(1867-1904年) 吳密察
89 鄭雅如 情感與制度——魏晉時代的母子關係 李貞德
89 蔡蕙光 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的歷史教育——歷史教科書之分析 周婉窈
89 高晨揚 特爾慈的現代意識與歷史思維——海德堡時期,1894-1914 周樑楷
89 王立本 裝甲兵與現代中國軍事 1925-1949 胡平生
89 康夽妵 日據時代的基督教政策出探——以韓國與台灣基督教為例 曹永和
89 藤井康子  日治時期台灣中學校之形成——教育目的‧制度‧背後支柱 曹永和
89 楊欽堯 唐代的節日——以七月十五日為主探討 陳弱水
89 廖宜方 唐代的母子關係初探  陳弱水
89 趙立新 西晉末年至東晉時期的「分陜」政治——分權化現象下的朝廷與州鎮 陳弱水
89 朱茂欣 建構民國—從政黨內閣到農村立國:章士釗政論研究(1912~1927)  黃進興
89 謝美裕 漢晉時期的老年觀——思想與政治文化的塑形 蒲慕州
89 朱瑪瓏 近代颱風知識的轉變——以臺灣為中心的探討 劉翠溶
89 顧雅文 八堡圳與彰化平原人文、自然環境變遷之互動歷程 劉翠溶
89 徐大川 宋至清初間的求子與不孕治療  韓復智
90 林東茂 英國議會政治與印度政策,1855-67 王世宗
90 歐 毅 晚清浙江地區知識份子的思想特質——以宋恕、陳虬、陳黻宸為主要探討對象 王汎森
90 陳怡宏 忠誠和反逆之間——1895-1901年間台北、宜蘭地區「土匪」集團研究 吳密察
90 吳明遠 中國五、六世紀盂蘭盆會之探源 周伯戡
90 劉建伶 從貧窮救助到國民保險——以衛布夫婦(Sidney and Beatrice Webb)及英國濟貧法皇家委員會報告書(The Minority Report of the Poor Law Commission)為討論對象(1905-1912)  周樑楷
90 陳致宏 德國史家朵伊森的歷史思想與現實意識——以《希臘化時代史》為研究對象 周樑楷
90 蔣婷薇 一九一二年的女子參政運動——以京滬地區言論為主的討論 林維紅
90 唐立宗 在「盜區」與「政區」之間——明代閩粵贛湘交界的秩序變動與地方行政演化 徐 泓
90 古怡青 唐代役法中衛士負擔的探討 高明士
90 韓家寶 荷蘭時代臺灣的經濟關係模式(1624-1662 曹永和
90 陳祈安 宋代社會的命份觀念 梁庚堯
90 邵雅玲 由淡新檔案看晚清北台女性的訟案 許雪姬
90 彭裕峰 肥水戰前的東晉朝政與北伐 陳弱水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製作
本網站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6319 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1  No.1, Sec. 4, Roosevelt Road, Taipei, 106319, Taiwan, R.O.C.
電話 (Phone):+886-2-33664700~5 傳真號碼 (Fax):+886-2-2362-0028
聯絡信箱:history@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