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一:CULTURAL CONNECTIONS IN A NEW GLOBAL SPACE: Li Shizeng and the Chinese Francophile Project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新全球空間的文化交流:李石曾與20世紀初的中法親善計畫)
講題二:Globalisation, Labour and the Vagaries of Historical Memory: The Case of the Huagong in World War One France(全球化、勞工與歷史記憶的反覆: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華工」為例)
艾明如老師: The Lucky Ones: Immigrant Brokering and the Origins of the Chinese American Middle Class
時 間:2011.12.9
主講人:艾明如 老師 (Prof. Mae Ngai)/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
主持人:趙綺娜 老師 /臺大歷史學系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教授艾明如(Mae M. Ngai)於十二月九日下午在台大歷史系演講。演講內容主要討論一位十九世紀下半葉從廣東到美國舊金山打工的華人趙洽(Joseph Tape),如何落地生根,努力融入(acculturated)美國社會,成為美國最早的華人中產階級的經過。當時白人媒體稱他們一家人為「美國化的中國人」(Americanized Chinese)。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對他們家融入美國社會造成很多困難,例如加州最高法院著名判例 Tape v. Hurley, 1885就是趙洽為他女兒受教權上訴到加州最高法院的故事。趙洽一家人也因為他們的雙語及雙文化背景,變成中國或華人社群與美國社會、制度溝通的管道。趙洽善用這獨特機會,攢聚財富,藉此提升他們在美國的社會地位。他們既是中、美兩個社群中的權勢中人,也是邊緣人。趙洽一家的經驗與大多數十九世紀華工經驗不一樣。艾教授的研究已經出版The Lucky Ones: One Famiy and the Extraordinary Invention of Chinese America,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10)
講者以孫中山的革命行旅為例,探討GIS(地理資訊系統)與歷史學跨界合作的可能性。GIS為地理學結合電腦科技發展的資料庫系統,著重於空間資訊的蒐集、統整、展示與分析。講者以GIS的理念統整與孫中山有關的歷史文物,內容除孫中山一生的行跡紀錄外,還包括歷史照片、數位化的文物影像、以及相關歷史事件說明等。透過 Google Earth 動態展示功能,突顯史料的空間因素,藉此再現歷史,並尋求重新詮釋歷史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