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者對於法國從十六、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這段舊制度時期,第二等級成員與出版關係之變動脈絡的探詢工作中,本研究將以學界普遍接受的 「貴族作家」(gentilman-writer)此歷史圖像做為問題討論的出發據點,透過拉侯謝傅科公爵(Francois, duc de la Rochefoucuald, 1613-1680),尤其是其留存豐富讀者回應紀錄的《格言錄》(Reflexions ou sentences et maximes morales;簡稱Maximes)為中心,嘗試說明和釐清:舊制度時期法國人士認知的「出版」之意並非單指印刷出版;而在政治與社會變遷的世局中,十七世紀「佩劍貴族」(noblesse d’epee)出身者的書寫與出版實踐,不僅體現其焦慮與調適,也構成了伏爾泰以「路易十四時代作家」稱之的智識與文學表現。
劉 慧老師主講:十三世紀英格蘭的聖人主教——以坎特伯里大主教艾德蒙.亞冰登(Edmund of Abingdon,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 1233-40)為例
時 間:2012.04.12
演講者:劉 慧/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主持人:花亦芬/臺大歷史系教授
本文以十三世紀坎特伯里大主教艾德蒙.亞冰登(Edmund of Abingdon,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 1233-40)列聖經過為例,探討十三世紀基督教認定當代聖人的過程,作者並以教宗宣聖詔書、地方人士申請信、聖人傳記與官方檔案等文本,試圖呈現聖人在世俗中的多樣面向及宣聖背後的權力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