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討論1919-1927年之間蔣中正革命道路的起源和形成過程。蔣中正革命道路主要源自共產國際殖民地民族革命的策略和戴季陶對於中國革命的詮釋。1925年孫中山過世之後,戴季陶提出國民黨革命道路的理論,尤其以生產力優先的主張反對中共的階級鬥爭策略。戴季陶與中共各擷取、運用不同部分的馬克思主義,以作為其不同革命道路的理論來源,並相互批評、攻擊。蔣中正一方面公開支持聯俄容共,另一方面則依據戴季陶的理論發展不同於中共的革命道路,即重視軍 事行動和道德改變,以發展中國生產力為優先,反對中國社會內部的階級鬥爭。在戴季陶發表其革命理論之後,蔣中正逐漸在其公開演講和著作中提出與戴季陶相同的觀點,終在1926年5月底之後被中共和共產國際視為戴季陶思想的執行者。
蔣中正與中共兩條革命道路的分歧,在共產國際所推行的「國共合作」政策下加深,最終演至相互衝突、對抗。
蔣中正的革命道路呈現其改造中國的獨特方式,是共產國際殖民地民族革命全球戰略的一部分。然而,這一革命道路逐漸發展為對抗中共的政治力量。對於中共而言,蔣中正的革命實具備著「反革命」的性質。因此,蔣中正革命道路應界定為革命抑或反革命的兩全或兩難,實則反映了「中國革命」的悲劇性,以及中國與現代世界的複雜關係。